截至10月31日,沪市上市公司完成2025年三季报披露。
数据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,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.58万亿元,同比微增;实现净利润3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4.5%;扣非后净利润3.65万亿元,同比增长5.5%。分季度看,2025年第三季度,沪市上市公司净利润、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.4%、14.6%,较2025年第二季度增速高出10.8个百分点、14.3个百分点;环比分别增长16.9%、19.2%。
除中芯国际等4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预计于11月披露三季报外,其余588家科创板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.01万亿元,同比增长6.6%,自开板以来实现连续增长。其中,科创成长层未盈利企业发展势头喜人,3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公司在增收缩亏的同时,继续加大研发投入,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.1%,净利润同比减亏45.4%,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.3%。
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沪市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动能。2025年前三季度,沪市高技术制造服务业合计研发投入2296亿元,同比增长9%。高研发投入驱动营收、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%、19%,贡献利润占比提升3.4个百分点。其中,AI驱动半导体产业浪潮,芯片设计、半导体设备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%、25%。强研发下,关键技术也密集突破。例如,生物医药领域,今年以来沪市上市公司共推动26款1类新药获批。
沪市上市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,一年多次分红渐成常态。据统计,累计501家次公司推出中报、三季报分红方案,现金分红总额超6000亿元,同比增长3.3%。
此外,今年以来,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加速落地,有效提升了沪市IPO、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的活跃度,有力支持了科技创新和产业整合。数据显示,“并购六条”发布以来,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。2025年前三季度沪市新增资产重组单数达602家次,其中重大资产重组新增76家次,同比增长117%,合计交易金额超4000亿元,远超去年同期。
科创板改革“1+6”政策发布以来,新增受理18家企业IPO申请,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,2家适用第五套标准。摩尔线程从受理到注册生效仅用时4个月,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3家企业已上市。“科创板八条”发布以来,新增产业并购近150单,本年度新增交易近90单;累计已披露交易金额近480亿元,其中46单为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,交易数超过“科创板八条”发布前各年之和的2倍;11家科创板公司申请适用“轻资产、高研发”进行再融资,拟募集金额近290亿元,超过补流比例部分均用于研发项目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微星/华擎宣布新款Z790主板:支持Wi-Fi7
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、OC_Formula的线索投递!,微...
今年前4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降
中国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1-4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...
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拧紧“安全阀”?
过去几十年来,数字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...
大健康产业加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安利承诺2038年
在北京发布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,同时公布碳中和路线图:承诺将于...
在比亚迪汉DM上看大场面才过瘾 购买自主中高端B
汉DM-i冠军版也好,汉DM-p战神版也罢,都将领衔中国品牌完成...
四大智能技术加持,售价11.68万元起一汽丰田新
5月21日,“一汽丰田智能电混技术发布暨新卡罗拉上市发布会”在珠...